進口贊比亞血檀竟然讓小葉紫檀冒充走私進境被查價值約6600萬元
小葉紫檀謊稱廉價血檀航線蹊蹺走私進境被查 多地公安聯(lián)合行動抓捕犯罪嫌疑人7名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5-22 09:51 文章來源:海關總署
2019年05月21日 解放日報第07版
本報訊(記者李曄)血檀和小葉紫檀兩種木材外觀相似,僅憑肉眼很難區(qū)分。
在文玩市場,不少無良商家將廉價的血檀冒充小葉紫檀。
不過,走私分子卻反其道而行之,將昂貴的小葉紫檀冒充血檀。前不久,上海海關接連抓捕走私分子,
他們通過偽報品名的方式,
將國家限制進口的檀香紫檀(俗稱“小葉紫檀”)等珍稀瀕危名貴紅木物種,
偽報成廉價的染料紫檀(俗稱“血檀”)等。
今年1月初,海關關員在單證審核時發(fā)現(xiàn),一批申報原產國為非洲贊比亞、品名為染料紫檀的貨物,
啟運國卻是印度,這批貨在新加坡、
韓國、日本等港口中轉后運抵上海。如此蹊蹺的運輸航線引起懷疑。在上海洋山港貨運集裝箱碼頭,
海關緝私人員對事先布控的一個集裝箱開箱查驗。
經(jīng)現(xiàn)場查驗和后期鑒定,集裝箱內13噸木材都是原產于印度的小葉紫檀。1月16日凌晨,
上海海關出動警員90余名,
分11個行動組在南京、福州、廈門等地緝私局及地方公安的配合下同步開展抓捕,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,
刑事立案3起,查扣涉案集裝箱5個,
涉及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(CITES)附錄Ⅱ的檀香紫檀50余噸,價值約6600萬元。
經(jīng)查證,多個專門走私小葉紫檀的團伙從境外組織貨源,通過篡改貨物品名和來源地的方式,
將大批原產于印度的小葉紫檀走私進境。
據(jù)犯罪嫌疑人供述,國內市場對小葉紫檀等珍稀名貴紅木仍有較大需求,這些貨物原計劃運往福建
仙游一帶的高檔木材集散地銷售牟利。
今年以來,上海海關立案偵辦5起將瀕危木材刺猬紫檀偽報為緬茄木方料等案件,查扣刺猬紫檀438噸。
檀香紫檀、刺猬紫檀等都是高檔
家具和文玩物品的重要原料,其生產周期漫長,由于過度開發(fā),目前已列入《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》
(CITES)附錄Ⅱ。根據(jù)我國相關
法律規(guī)定,檀香紫檀、刺猬紫檀及其制品均屬于貿易管制類貨物,企業(yè)及個人必須取得由國家瀕危物種管理辦公室
及其授權辦事處簽發(fā)的相關證明,
海關才予辦理通關手續(xù)。
上海海關日前通報,今年1月至4月共查獲涉及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制品的走私違法案件92起,
是去年同期的10.2倍。繳獲象牙制品10.26千克,
穿山甲鱗片316.6千克,刺猬紫檀438噸,檀香紫檀80噸,以及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魚鰾、
海馬干、河馬牙、穿山甲、玳瑁、海狗皮等近千件。